本月,《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18883—2020版征求意见稿进入意见征求阶段的消息引起了整个室内空气监测行业及各相关企业的高度关注。关注的焦点之一就是在原有2002版的标准限值中新增的三个化学性参数:细颗粒物PM2.5、三氯乙烯C2HCl3、四氯乙烯C2Cl4。而除PM2.5之外,其他两个参数显得如此陌生。那有朋友就会问了,四氯乙烯C2Cl4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在室内?
四氯乙烯
四氯乙烯英文简称为PERC,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气体。容易蒸发于空气中,当含量超过350mg/m时,就会产生刺激性气味,感觉会是一种甜甜的味道。但当闻到这种味道的时候,说明所处环境的四氯乙烯可能已经超标了。高浓度的四氯乙烯不仅本身具有毒性,而且受到高温分解后还会产生腐蚀性烟气。
对人体的危害
四氯乙烯可以通过呼吸、皮肤接触甚至误食进入人体。而人体血液与呼吸对四氯乙烯的排出很慢,所以长时间接触就会引发各类不适。例如流泪、眼睛充血、皮炎、湿疹、刺激呼吸道黏膜等。轻度症状体现为恶心、乏力、头痛、呕吐、腹痛等,重度症状体现为抽搐、昏迷、晕厥等。
室内的来源
室内的四氯乙烯主要来源于衣物、床单、被套、窗帘、桌布等的干洗。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会把部分大件送至干洗店。但干洗的主要干洗溶剂就是四氯乙烯。而干洗完的物件取回之后马上使用,就可以直接接触到四氯乙烯,并造成不良后果。另一部分物件被取回后会放入柜子、抽屉中,这样也会形成隐患。而对应干洗这种情况,取回物件后建议在通风处进行放置,待48小时之后才进行使用。同时建议孕妇和孩子因减少前往干洗店。
另外,我们常用的鞋油和打印涂改液也是接触四氯乙烯的途径,所以也需引起注意。
四氯乙烯C2Cl4在《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18883—2020征求意见稿中的标准限值被预设位120g/m3,8h均值。这说明了2020版切实的是在与时俱进关注室内空气污染问题。因为衣物干洗是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才养成的习惯。以上海为例,有数据显示38.76%消费者认为高档衣物必须干洗。但对于干洗后的正确使用方式,却少有人知。而室内空气质量标准限值的增加,正好可以起到引起重视的作用。